期刊信息
(1958年创刊)
编辑出版:江淮论坛杂志社
主 编:陈义平
副 主 编:曹树青
1009号江淮论坛杂志社
邮 编:230051
电 话:0551-63438336
订 阅:全国各地邮局
刊 号:ISSN 1001-862X
CN 34-1003/G0
当期目录
刊出日期:2024-08-25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
名家新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传统哲学
生态环境法治研究
农村社会学研究
数字化与现代性反思
科幻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生成、要义及特质
肖唤元;朱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要求,遵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遵循、战略主题、价值追求、实现途径、重要保证、责任担当,彰显出鲜明的战略意蕴、人民情怀、系统思维和实践品格。深刻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生成、要义及特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网络文化领导权:本质特征、风险挑战与提升策略
付政;吴爱军;数媒时代,牢牢掌握网络文化领导权是党的重要工作之一,关乎党的事业、国家前途、人民命运。坚持党的网络文化领导权彰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等本质特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期,网络空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官媒的“塔西佗陷阱”风险、网络享乐主义腐蚀以及网络标签加重群体割裂等网络文化治理方面的风险挑战。坚持党的网络文化领导权是文化建设的实践主轴,需要增进共识、强化共振、推进共建、完善共治以推动网络文化的系统治理,为持续提升党的网络文化领导权注入强劲动能。
实体处分主义的适用限度——大陆法系国家引入刑事协商机制的主要障碍
陈瑞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法系国家以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为蓝本,相继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刑事协商机制。但是,这种法律移植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无论是意大利、法国还是德国,都对这种刑事协商机制的适用范围和协商幅度作出了严格限制。这些国家赋予了法官在量刑协商中的诉讼主导地位,法官要么通过主持正式协商程序,要么通过亲自参与量刑协商活动,对量刑协商的开展和量刑协议的达成进行实质性的诉讼控制;对于诉讼各方所达成的量刑协议,法官还要进行实质性的司法审查。大陆法系国家改造刑事协商机制的经验,显示出以实体处分主义为核心的刑事协商机制至少受到三个方面的抵触:一是实质真实观念对合意真实观念的抵触,二是实质性正义价值理念对协商性正义理念的抵触,三是职权调查构造模式对于控辩双方诉讼控制模式的抵触。
徽州文化的来源、形成基础与价值地位
刘伯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安徽位于中国南北方的交汇处、东西部的接合带,地理位置独特,文化生态多样。其中,徽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地理区域,主体位于安徽南部山区;长江安徽段位于长江中下游的结合部,全长416公里;淮河中游主要处在安徽区域,全长430公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安徽段,全长180余公里;安徽的安庆地区位于吴楚交汇处,黄梅戏在这里演绎。这五大区域在历史上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五大文化华章迭奏,皖韵流长,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地位,许多文化现象与形态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据此,本期以笔谈形式编发这组文章,以期推动安徽五大文化的持续、深入研究。
安徽长江文化的时空坐标、内蕴特质与时代意涵
章玉政;<正>浩浩长江,文脉激荡。长江安徽段是衔接中游和下游的交通大动脉,在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演进过程中,构建起“承上启下,汇通四方”的时空坐标,为多样文化的延续、交流、融通提供了广袤的舞台,成就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版图。深入研究安徽长江文化,对于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层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深厚历史文化支撑,为建设文化强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劲动能。
“全过程民主”:运作形态与实现机制
唐亚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民主价值与制度框架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化运用,通过利益需求满足、透明公开参与、理性协商共识、制约监督纠错的链式内在有机互动方式,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参与、人民的协商、人民的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将人民民主所追求的民主性质与民主运行的质量有机结合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人民民主进入实践操作层次的形态与机制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炼,创建"全过程民主"的回应式民主、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与监督式民主四大运作形态,以及实施精准识别机制、精致发展机制、精明推进机制、精敏发现机制四大实现机制,创造了人民依法、主动、有效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形态与机制体系,深化了对人民民主"一二三四五"制度框架与运行机制的认识,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提升了人民民主的运行质量,开创了比西式民主更为多样、更为有效、更为灵敏的人民民主新型发展之路。
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逻辑及后果
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治理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治理的一项内容。由于行政压力、部门利益、政绩考核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偏差,偏离了国家的文化治理逻辑。
什么是公共利益——西方法哲学中公共利益概念解析
余少祥;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具有主体数量的不确定性、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如何识别公共利益是司法和行政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殷民娥;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治理主体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构成。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治理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本文着重从乡村治理主体的角度展开分析,通过对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考察,结合现实中乡村治理主体面临的困局,认为必须将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采取系统化的方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升乡村治理的水平和成效。
“全过程民主”:运作形态与实现机制
唐亚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民主价值与制度框架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化运用,通过利益需求满足、透明公开参与、理性协商共识、制约监督纠错的链式内在有机互动方式,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参与、人民的协商、人民的监督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将人民民主所追求的民主性质与民主运行的质量有机结合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人民民主进入实践操作层次的形态与机制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提炼,创建"全过程民主"的回应式民主、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与监督式民主四大运作形态,以及实施精准识别机制、精致发展机制、精明推进机制、精敏发现机制四大实现机制,创造了人民依法、主动、有效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制度形态与机制体系,深化了对人民民主"一二三四五"制度框架与运行机制的认识,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提升了人民民主的运行质量,开创了比西式民主更为多样、更为有效、更为灵敏的人民民主新型发展之路。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陈东平;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虞志坚;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理论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在历史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融相通。在实践逻辑上,"四史"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任务,以立德树人为灵魂,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抓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关系。
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新向度
王东杰;谢川豫;王旭东;安全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然而,以应急处置为重心的传统社区应急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灾害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强调对危机全过程管理、聚焦社区内生优势、突出学习适应能力的韧性社区理念应运而生。韧性社区具备自我适应、自我修复、自我学习的特征,在面对压力和冲击时,依然能够保持社区结构和功能稳定,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动态适应和共生共存。文章基于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突出问题,认为完善韧性治理的顶层设计、打造社区安全生态、建立基于危机的持续学习机制、科技赋能提高社区应急智能化水平,是社区应急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134